找到相关内容4053篇,用时7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与四缘十因之研究

    ,欲想象之形像及升堂  170页  入室窥屋内之物者,无有是处。纵然能说如天华,讲似歌咏  ,亦不过凭其五官所感觉与其玄想之推测者武断而已!然则  宇宙人生,万事万物,固终若其茫然,真理不得而乎...  ,疑为鬼,疑为蛇,其实并无牠物,唯是自身之影,唯心所  现。宇宙间一切诸法,亦皆是唯识所变现也。  云何此(识)能变现一切诸法之境界?唯识云者,谓  第八阿赖耶识内变根身,外变器界;复由转识托此...

    雨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971202.html
  • 菩提心就是要为了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!

    、至高无上的成就。一旦成就这样的佛果,从此以后的唯一工作,就是度化众生,亦即让一切众生生死轮回,令其通达如何从轮回中寻求解脱之路,并最终顺利地迈向解脱。   我们不要以为,在成佛以后,就可以挣...代表性的两个教派,但如果在念佛与参禅过程中缺乏菩提心,就不能成为大乘的法,有大乘之名却无大乘之实,因为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之上的。   同样,比如说,供曼茶罗究竟是大乘法还是小乘法呢?...

    堪布慈诚罗珠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3032071401.html
  • The Nature of Chan (Zen) Buddhism

    " () is very different from "to realize" (證知). The former belongs to the domain of "indirect ...(668-770) said: "The one word 'knowledge' (chih ) is the gateway to all mysteries."[16] What he ...

    Chang, Chen-chi

    |english|buddha|buddhism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150772300.html
  • 延寿、宗密“禅教合一”论之歧义

    称之为“真源”、“觉海”、“真心”、“真如”、“法性”等。  于是,这个“真心”就有“湛然寂照……含虚任缘……明明不昧,了了常……不出不入,非有非无”[5]499等种种特性。  至于这个“心”与“...延寿基本上延续宗密的理路。不过,他并没有将此归之于荷泽,而是归之于达摩。  延寿在“一心”之性、之体的基础上,进一步推出“一切由心起”,“一心摄万法”的构想,并对此进行一番佐证。他说:  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973059.html
  • 葛茵卡教授:佛陀:和平的使者

    焦躁不安留给自己,而会散播给别人,开始在社会上伤害他人。我们在自己的身心架构内可以这个自然的法则。 ...         不要接受:         因为你已经听很多次; ...

    葛茵卡 ( 印度国际内观学院教授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373332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  受力之单位面积则是:心力与智慧。心力即堪能性,包括意志力、忍耐力、念力、专注力、觉察力;智慧则是依于理性思维后之抉择与行动,包括正见、正观、如实、正思维、抉择...清清楚楚,而又能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因缘和合与消散的过程中,是无常的、是无我的,也是毕竟空寂的,而不取着,这也就是正正念。这是行者应有的智慧与生活态度。 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晓云导师禅画中的儒佛(禅)思想

    (般若净尽虚融故), 然而实相之妙义,不易,故先从“静”至“净”的化法,使普为大众得味法味而渐入融贯之境,则“静”之一字,儒道二家,皆言之亦深,因思惟“知静”之乐、之益,庶几“觉之教化”也能普为...创校即设有“人文教育研究中心”和首创“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”,就是为发扬儒佛文化精神。晓云山艺术绘作中,兼融中国文化形能中儒、释、道的精神内涵。[iv]法师对传统儒学中的孝,予以充分的重视 ,而躬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273436.html
  • 论初期佛教“识”之概念及其特点

    认识作用,藉由六根与六境而生起;由此六受、六爱等心之作用继而起之;于此,六识亦非“心之主体”,而与六受、六爱等,同为“心之作用”。然而,识是认识作用()的同时,毕竟也意味著其作为认识主体(知者)。...度,一是“六识”,即作为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触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,而生起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识之中的“识”。在根境识三者的触对中,格外重视六入处的如实,[6]以及舍离六入处对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2.html
  • 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

    《庄严论》以为一切存有皆是语言性的,如《真实品》释云:“由解一切诸义唯是意言为性,则一切诸义悉是心光。”进而论说一切言说境相皆由虚妄分别所建立,如偈云:“能取及所取,此二唯心光,……种种心光起,...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  吴学国   在远古的思想中,事物的名称与它的存在往往是混然不分的。古代印度人把词语、语言都叫着“声”,一些现存文献表明,声似乎代表存有的本质。这反映古人对语言与存有...

    吴学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873551.html
  • 九华山刚晓法师问答录

    告诉你,汉译的华严经有四十、六十、八十等,藏文本中也有,你把各种本子对照一下来读。在藏文本上,这一段是这么说的,”啊!此等有情虽不能真正如实如是如来智,但在内心却有如来之智,太稀奇 !要以圣道之力...密码我现在能否破译得出来,我只努力搜集,用心研究,当什么时候,我把敌方的密码搜集得足够多,通过我的研究,我自然可以发现敌方的密码的奥秘,那么,我以后就可以很顺利地破解敌方的密码。  我们现在学佛,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3073692.html